5月中下旬,湖北油菜陸續(xù)收獲。在湖北省荊州洪湖市新灘鎮(zhèn)新生村的百畝油菜示范片,十幾名測產人員頂著烈日搶晴收割后,揮動木制連枷拍打曬干的油菜稈。隨著“噼啪”聲響,黑亮的油菜籽從裂開的菜莢中簌簌落下,很快在竹篩上堆成一座小山。
“畝實收干油菜籽253.575公斤!”測產結果讓現(xiàn)場響起一片歡呼。洪湖市涌泉種植合作社理事長周文抓起一把油菜籽,黝黑的臉上綻開笑容說:“這是油菜新品種‘金油雜9號’交出的成績單,這個品種含油量高、抗病性強,籽粒飽滿,產量高于普通品種,收購價也比普通品種每斤高出1到2毛,每畝可增收上百元。”
不遠處,連片的油菜田里,收割機轟隆作響,飽滿的菜莢被卷入機艙……豐收景象源自十年磨一劍的育種攻關。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傅廷棟指導,華中農業(yè)大學教授沈金雄牽頭選育的“金油雜9號”,在長江流域區(qū)試中表現(xiàn)亮眼:含油量達51.11%,產油量比對照品種增產22.6%,標志著我國油菜育種從“高產”向“高產高油高效”跨越。
為促進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,近年來,湖北省加快自主選育優(yōu)良油菜品種的推廣應用和更新?lián)Q代,選育出了一批高產高油雜交油菜品種,助力守護“油瓶子”安全...[查看原文]